“高三(6)班的王安琪同学,你比较重视经济利益和个人成就,具有一定的组织筹划和商业经营意识,善于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,在集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……适合你的专业有市场营销、法学等……”
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新近推出的“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”对测评学生作出的分析。系统通过一整套试卷测量出学生的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,然后根据其兴趣和能力的最佳结合点、采取电脑评分和人工阅卷相结合的方式,向测评学生提出建议报考的专业和最适合的职业。据悉,这一系统目前已在全国中学(高中)和大学开始全面推广。
整个测验包括两大部分,一个是兴趣测验,共140道题,完成时间大约需要30分钟;一个是能力倾向测验,70道题,要求60分钟完成。因此,整套测验的完成时间大约为90分钟。测验者可登陆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(http://www.neea.edu.cn/),点击“考试项目”,进入“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”栏目即可看到。一次测验收费为30元。受测者下载完题目,做答完毕后再将答案上传。测验专家对作答结果进行分析后,反馈给每个受测者一份结果报告书及相关的信息。
结果报告书中,把职业兴趣分为七个类型,分别为:技术型、研究型、艺术型等等。比如,兴趣为技术型的学生适合当信息工程技术人员、飞行员、机械师等。而兴趣为艺术型的则被评价为:喜欢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,追求与众不同;情感丰富,做事凭直觉,厌恶常规性的工作。显然这一类人就非常不适合当公务员。能力方面亦分为7个类型,有空间能力、观察能力、社交能力、言语能力等等。
但如果在做了测试后,发现测试结果的专业和自己主观所喜欢的专业有所出入或距离很大,怎么办?在广州地区主持本项测试的心理咨询专家袁荣亲表示,本测验只是作为选择专业的一种辅助手段;学生在高考选报专业时,除了要参考本测试的信息以外,还应结合自己的文化课成绩、价值观和今后所准备从事职业的社会认可度、收入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,所以也不应单纯依靠本测验结果选报专业。
个案分析——兴趣:动力源泉
小磊1998年考入了暨南大学电子系,家里人都替她高兴,因为这是一个热门专业。但入学不久,小磊发现自己对专业课程毫无兴趣,因此学起来毫无动力;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新闻系的课程后,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。在当时还不允许转系的大环境下,她开始了艰难的转专业之路,终于在大三时转入新闻系就读,然而大学宝贵的前两年已经过去了。
小磊是幸运的,她毕竟在本科就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发展道路。有不少学生却是在本科毕业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本专业的工作,想通过考非本专业的研究生来转换轨道,难度可想而知。“考上好大学就是胜利!”“考上热门专业好找工作!”这是不少家长对高考子女的嘱托。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,学生在填报志愿时,盲目地认为只有分数才是唯一的标准,自己的兴趣爱好、能力倾向与专业的需求是否匹配无所谓。如果学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优势所在,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。
能力:成功关键
张明和李小平是同宿舍的室友。张明平时喜欢与很多同学聚在一起,而且总能聊一些较深入的话题。而李小平比较喜欢独处,沉默寡言甚至是无所适从,但一旦让他组装个电脑或是修理收录机时,他那种沉醉其中的劲头简直让人吃惊。
如果让前者主持一个深入的访谈节目可能对他来说易如反掌,但让他维修仪器什么的可能就不会那么游刃有余;反之让后者主持一个访谈对他来说简直犹如酷刑,但让他维修仪器可能比谁都有灵性。
只有尽量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的环境,才能得到最大发展的可能。某种类型的人在相对应的工作领域中发展,较易发挥所长,做到事半功倍;而在其他类型的工作世界中发展,可能很难达到事业的巅峰,往往是事倍而功半。(康建)
来源:羊城晚报